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走路健步如飞,从“门外汉”到“技术大拿”,他在岗位上挥洒青春和汗水,将所学知识全部投入到机电检维修工作中,为矿井安全发运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是煤质发运中心机电维修班班长宋凯。
执着,从新兵到技术大拿
“成长是一种责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心中的梦想。”宋凯说。
2011年,23岁的宋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毕业,分配到生产准备工区从事电工工作,这让宋凯有些不知所措,但他信心满满,认为只要勤学苦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说:“想要积累经验,就必须要去一线工作,要不断跟着老师傅学习技能,这样我才能不断进步。”在工作时,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小本子,将遇见的“疑难杂症”都记录在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只用了五年时间就从不敢上手到熟练进行机电维修,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先进个人、技术大拿,宋凯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次次实现了自我蜕变。
2021年初,宋凯调入煤质发运中心分配到机电班,在生产一线从事电工工作多年的他,既有技术又有经验,宋凯心里暗下决心,一定珍惜难得的机会,在新的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在师傅的带领下,不到1个月他就把班组业务和机械设备摸了个遍。
面对铁路装车系统设备老化、备品配件型号不匹配等带来的问题,宋凯深入现场勘查,针对不同设备、线路制定详细的改造、施工方案。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宋凯总结出独特的“看、听、析、查”四步维修法,提高了维修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机械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他先后对火车装车控制线路、动力线路进行重新敷设,对变频器、减速箱、电机及各控制器进行更换,用最小的成本换取了设备运行最大效能,他很快成为班组骨干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小伙子悟性高、业务棒,身上有点‘料’”,这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凭借吃苦能干的作风和业务过硬的素质,被任命为机电维修班班长,多次荣获公司级“优秀班组长”“先进个人”等称号。
13年来,宋凯从一名毛头小子成长为了睿智的青年,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作,他做得“津津有味”,用他的话说:“每次看到设备正常运转,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热爱,身先士卒搭建硬核团队
作为班长,宋凯时刻把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他常说“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前提。”他通过班前会布置当班工作任务,使本班人员高度重视安全防范,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他到达工作现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解除用电风险隐患,保证现场工作安全。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宋凯积极发现班组成员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从提高每个人的业务技能入手,打造火车头机电创新团队,自己花钱购买专业书籍放置到团队工作室,组织电工人员学习、提升岗位技能。利用周末或业余时间组织电工、机修、电气焊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通过画图与配盘实操模拟地销煤皮带装车系统、火车装车系统、洗车系统、给煤机卸料系统等关键环节,把理论和实践有效衔接。班组成员做到人人有拿手绝活、个个有看家本领,构建起了新老结合、一人多能、优势互补的机电专业人才队伍。
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工作室成员周涛于今年通过管理人员竞聘成为煤质发运中心技术员。工作室团队升级改造的销煤给煤机供电系统,除整体更换各给煤机刮板、链条外,在配电室配电柜加装变频器使工频改为变频启动并根据电机数值设定负载值,保护电机正常运转,保量生产,使岗位人员由原来的5人减为4人。
他说:“我将运用自己的机电技术知识,带领我们的团队积极参与到矿井智能发运工作当中,不断学习,迎接挑战,为智慧矿山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深耕,砥砺实干勇于攻坚克难
择一事钻一生,源于热爱,成于匠心。在追求极致的路上,宋凯逐渐从青涩青工成长为煤质发运中心机电维修的中坚力量。对机电内核、运行原理的精准掌握,让他不仅善于攻克各项技术难关,还勇于创新,完成了多项技术的改造升级,节约成本的同时助力矿井高效生产运行。
“宋工,快看看我们的新产品,多提提意见和建议。”与矿长期合作的设备厂家的一名技术人员,一见到宋凯就喜不自胜。多年来,厂家设备的售后维修,有宋凯的不少功劳。
加装遥控发射模块控制给煤机插板就是一例。地销给煤机插板系统为就地控制,就地按钮距给煤机卸料点1—3米,安全系数低,如发生穿仓等事故岗位人员不能及时躲避。他通过多次试验,在就地防爆控制箱内的控制回路加装遥控发射模块,岗位人员用无线遥控器操作给煤机插板,安全距离可达到50米,54台给煤机推广使用,避免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当他给厂家技术人员看时,厂家技术人员满脸震惊,不禁为宋凯竖起了大拇指。宋凯还升级改造铁路铁牛装车系统,为铁牛装火车保驾护航。
多年来,宋凯潜心钻研,坚持“纸”上论道,以“理”服人,将理论扎实应用到机电维修的实践当中。
“眼里有活儿,注重日常积累,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宋凯仍执着坚守着他的初心和梦想,在他的影响下,煤质发运中心更多的青年力量参加到技术攻关中去,比学赶超氛围浓厚。(朱媛媛)